半夜查岗的背后,是钉钉AI时代的慌乱?
发布时间:2025-08-23 02:26 浏览量:17
帮全中国公司管理考勤的钉钉,最近却因自己的“考勤问题”被推上了风口浪尖。
一则“钉钉CEO无招凌晨巡查工位”的传闻,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,在社交媒体上激起千层浪。尽管官方迅速辟谣,但社交媒体上又被证实确有其事。
来回的拉扯让钉钉和无招陷入舆论风暴,迎接来自网友的愤怒和讨伐。有人评论,在“反内卷”成为官方和民间共识的当下,无招的做法是逆势而行。
也有人认为,都已经进入AI时代,还需要看到员工加班到凌晨才能获得心理安慰,这彰显了管理上的无能。
在互联网上更流传着“无招”自己的工作轨迹——晚上先去游泳,游完泳再去吃个烧烤,吃完回来巡楼。这种“宽于律己严以待人”的反差,更引发了“无招”作为钉钉高管形象的崩塌。
连带钉钉的核心价值也被质疑:一个号称要定义“AI时代工作方式”的平台,如果连自家员工的效率都无法提升,又凭什么去赋能客户?
这些外界的质疑当然有道理,但是依然无法解答这个事件的几个核心疑问——无招为什么破防?钉钉的员工们为何不愿意加班?钉钉到底怎么了?
01 无招“破防”背后
要理解无招的动机,必须先看清他回归的棋局。
2025年3月,离开阿里四年的钉钉创始人无招回归,接替叶军重新出任CEO。
无招回归的一个大背景是阿里巴巴集团整体人事、战略的大重整。
从集团整体层面,以张勇为代表的职业经理人时代落幕,换上了“创一代”吴泳铭和蔡崇信的上位,幕后更是马云的回归。
与此同时钉钉的战略地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从阿里云的一员变成了众多独立N公司的一员,又变成了1688、闲鱼、钉钉、夸克组成的阿里四小龙的其中一员,承载着阿里集团在To B领域,尤其是AI应用上的最大期望。
而从张勇时代因为战略分歧离开的无招,也因为钉钉战略方向的回归而被召回委以重任。
算下来,他已经“三进宫”了:一进宫是1999年他在刚创立的阿里巴巴实习;二进宫是2010年,回到阿里巴巴负责“一淘”和来往”业务,并在创立钉钉;三进宫,则是2025年的临危受命。
“这次回归,无招所承担任务和压力都非常大。”互联网观察人士慕青指出。
对外,他承担着重新振兴钉钉,将与飞书竞争的战略劣势扳回来的任务。对内,也需要证明吴泳铭的“识人之明”。
无招三次进入阿里都是受到吴泳铭的召唤,许多人都将其视为吴的“嫡系”,而钉钉又被阿里视为战略级创新业务,以及最重要的to B方面AI应用,所以其人选备受关注。
“如果钉钉没有做出出色的成绩,吴泳铭和无招都会面临质疑。”所以慕青认为,无招的业绩不光影响钉钉,更影响到阿里集团高层的声誉,“背负着巨大的期待。”
也许是压力山大的缘故,在重新出任CEO后,无招就开始在内部创造“创业氛围”,其中包括严抓考勤,推行 9 点上班开早会,午休缩至 45 分钟,还禁用微信、微博和小红书等社交平台,还要求技术岗必须亲自写代码,减少纯管理岗位,甚至连职能人员都要参与Python考试。
02 钉钉的员工们为什么不愿意加班?
在互联网行业,加班甚至是通宵加班并不是非常罕见的现象。
不仅是阿里,包括腾讯、字节、京东、拼多多等这些互联网公司,员工加班的情况并不鲜见,经常有自媒体拍摄大公司半夜还灯火通明的场景。
但为何偏偏是钉钉的“凌晨加班”,引发了如此强烈的抵触?
“大家一般都不排斥加班,但绝大多数不会要求凌晨还要加班。”一位互联网大厂员工表示,除非遇到以下三种情况:第一,遇到偶然的紧急事件需要处理;第二,双11、618、新产品上线等重大节点;第三,加入了回报丰厚的新项目组。
所以钉钉的员工们不配合无招加班到凌晨,要么是这种加班是长期性,要么认为做的事情并不重要、不值得,要么觉得加班没有对等的回报。
对于无招这样的创始人,创业成功带来的回报是星辰大海,相比之下,加班的付出是微不足道的,“他自然会要求所有人都和他一样燃烧。”
“高管和普通员工,加班的感受和心态也是不一样的”,慕青也认为,高管的生活上相对自由,也不用陷入繁杂的执行工作,对加班并不抵触。
但站在众多员工的角度来看,当通宵加班不是一种激励,而是一种约束和负担,也看不到与之对应的丰厚收益,自然产生抵触情绪。
据社交媒体爆料,无招回归后钉钉已经有300多人离职,这显示无招推行的创业氛围并不是所有员工买账。
“钉钉现在每周上7天班,每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12点”。在小红书上,有面试者发帖表示“千万别来”、“避雷”。还有疑似钉钉的员工透露,无招被00后员工当面怼“要不要加班?”
03 被上下夹击,在焦虑中挣扎的钉钉
国内三大办公协同软件中,本来各擅胜场:钉钉擅长考勤,飞书擅长文档,企微擅长外部沟通。
但是近年来,随着飞书和企微的快速发展,原本领先的钉钉,陷入了被围剿的境地。
在无招出走的2021年,超过5亿用户和1900多万家组织使用钉钉,相比之下当时企微这两项数据是1.8亿和1000万家,而飞书仅有840万用户,不到钉钉的2%。
而到他回归的2025年,企业微信每天服务的微信用户数超过7.5亿,比钉钉总用户数(7亿)还高。
而飞书在产品力上超越钉钉。根据《晚点LatePost》的报道,一些既用钉钉又用飞书的客户认为,飞书的产品力领先钉钉半年到一年,飞书CEO谢欣也认为,飞书在多维表格等产品上领先钉钉12个月。
飞书也因此吸引了大量年轻、富有创造力的团队,特别是互联网企业、车企、新消费企业这些增速最快的行业使用,甚至包括了接受阿里投资的大模型“六小强”。这让飞书的总收入也逐渐追赶上,2024 年飞书订阅收入超 3 亿美元(约 22.1 亿人民币),同比增长 50%,而规模更大的钉钉过去一年的订阅收入也刚跨过30亿元。
相对于企业微信,飞书是钉钉最大的对手,双方的火药味越来越足。
2024年钉钉开启了一项 “翻书” 计划,以飞书50%的报价来争取客户。
与此同时珀莱雅、茉莉奶白、伊芙丽、insta360、好想来等多个品牌从钉钉迁移到了飞书。在产品上,钉钉也打出"反击牌",7月份发布了AI表格产品,主打"表格即文档"功能,但市场反响似乎不如预期。
一面是飞书从高端市场抢占客户,一面是企微则凭借微信的生态优势,在中小企业市场如鱼得水。这使得钉钉被困于中型企业市场,上下两难。但这个区间恰恰是飞书向下渗透、企微向上吞噬的主战场。
作为一款主打企业管理的办公软件,钉钉因为率先推出已读功能、强制提醒而被老板们喜爱,但在AI时代却出现了落后的态势,这不得不让钉钉和无招焦虑。
吴泳铭曾表示,“钉钉不能输掉AI硬仗。”
这场仗,关乎钉钉的未来,也关乎阿里在To B AI赛道的尊严。
但用什么的方式打赢这场仗,这是无招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。但至少,强制员工凌晨加班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