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市场不确定的情况下,独立时尚设计需要更多商业助力
发布时间:2024-10-23 21:28 浏览量:5
2014年,还差几个月就拿到伦敦艺术大学硕士学位的郭一然天,在上海时装周发布了自己品牌的秋冬系列。
23岁的她有些稚气未脱,作品的成熟度却令人惊讶。一件件裁剪利落的女装,大面积的黑、红与白,塑造出洗练、坚毅又柔软的女性形象。她在掌声中登台谢幕,那一刻也成为郭一然天设计师生涯的起点。
“现在回想起来,更多的还是感动,是心理上小小的成就感,激励自己去尝试更多的事情。”郭一然天回望二十出头的自己,虽有一鸣惊人的作品,但完全不知道一个时装品牌如何创立。时隔十年,YIRANTIAN已是国内独立设计品牌中的佼佼者,不对称的样式和不同材质面料的拼接,形成她的独特风格。
出生于1992年的设计师陈序之,正式走上设计师的道路,也是始于上海时装周。2015年,他从设计名校英国中央圣马丁毕业并成立品牌XU ZHI,受邀在上海时装周做了一场大秀,当场就被很多大百货公司看中,一炮而红。
在上海时装周的T台,很多中国时尚原创设计师在这里起步,成长为中国设计的中坚力量。这背后也有诸多合作者,共同支持着本土设计势力。2025春夏上海时装周期间,Visa与上海时装周、上海服装设计协会合作,首次在中国推出“Visa创作者计划”。郭一然天、陈序之、陈雅忆、龚力四位年轻设计师成为首批合作者。
“过去8年,已经有十几位年轻中国设计师获得Visa 新锐奖。”Visa全球高级副总裁、亚太区首席营销官金昱冬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说,她记得曾经获奖的每一位设计师,也看着他们从稚嫩走向成熟,在线上线下开店,甚至把品牌带到国际,成为潮流先锋。
“不管是赞助一场秀、给设计师颁发奖项,还是带着他们走向海外,促成与海外商户合作交流,都是用我们的能力在为年轻设计师提供支持。”金昱冬表示,年轻设计师创立一个品牌,代表着中国原创设计力量,也如同一个个渗透到行业里的微小企业,支撑起中国时尚行业的变革。
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
秋日的上海时装周,将城市变成璀璨华丽的不夜城。
开幕大秀当晚,吕燕带着COMME MOI 2024秋冬大秀登场。秀场内,行业大咖与潮男潮女云集,华服摇曳。场外举着相机的观众等候明星入场,气氛热烈。
闭幕秀,被称为“西太后”的英伦时尚先锋设计师品牌Vivienne Westwood时隔13年重返上海时装周。次日,位于黄浦滨江的世博会旧址中国船舶馆则迎来盟可睐“天才之城”盛典,8000多名中外来宾的到来,让原本冷清的马路一下子热闹非凡。
每年的这些天,上海时装周组委会秘书长、上海服装设计协会常务副会长吕晓磊都很忙。事实上,她的忙碌不仅是在时装周举办期间,而是持续全年的筹备。“上海时装周以立足本土兼备国际视野,创意设计和商业落地并重。”这句话要真正落到实处,并不容易。
“时装周不仅是展示前沿时尚的舞台,也是一个孵化年轻创意人才、推动创意与商业结合的桥梁。”吕晓磊表示,上海时装周像一个孵化器,“我们在这里见证了无数新锐设计师崭露头角,也要将他们的创意和才华展现给世界。”
与上海时装周一样,Visa作为数字支付品牌,也在寻找创意设计群体,为他们提供更多帮助。时尚设计师是Visa留意到的最具活力、耀眼且有引领性的群体。
谈及与上海时装周合作的初衷,金昱冬说,Visa最初想要触达年轻的消费人群,“他们热衷时尚、对科技创新有热情,对旅行、消费或是外界新生事物都有好奇心”。
“在上海时装周只有15岁的时候,Visa就开始赞助合作了。”吕晓磊把Visa与上海时装周的8年合作分为不同阶段,从冠名时装周开幕派对、携手设计师跨界合作,到扶持中国原创设计师,再到今年的“Visa 创作者计划”,助力中国原创设计的视野越来越广阔。
“在合作的过程中,我们深深被时装周扶植中国原创设计力量的举措和精神打动。”金昱冬说,在多年合作和商讨中,他们能感受到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中国创造”的变化。
德勤在一份报告中提到,在全球,大约有5000万内容创作者,他们虽然微小,却能触及5亿社交媒体用户。创作者经济在迅速增长,Visa自然也看到这一估值超过千亿美元的大市场。
“年轻设计师需要什么?首先是认可,其次是初创阶段的资金困难,所以我们为他们提供下一场时尚设计走秀的启动资金。第三,是为他们寻找商业合作的契机,把设计师连接到Visa的海内外商户伙伴,为他们打开渠道,帮助他们走向世界。”金昱冬说,时尚只是起点,在未来,艺术家、音乐人、影视工作者都将陆续被纳入“Visa 创作者计划”,形成一个丰富的全球化创作者联盟。
寻找新锐
上海时装周像是一个汇聚能量的闪亮平台,既有对时尚潮流抱有热情的年轻人,又有学成归来的年轻设计师,还有像Visa这样,希望用品牌力量助力中国原创设计的赞助者。
“Visa创作者计划”落地中国,首批被选中的四位创作者中,郭一然天、陈序之和龚力以Visa为灵感打造跨界联名设计。陈雅忆则在Visa的支持下做一场大秀,她对于蕾丝、半透明的针织提花的运用,以及极富戏剧张力的先锋设计语言,又一次惊艳现场。
上海服装设计协会拥有上百位设计师,吕晓磊作为资深业内人士的人脉和敏锐眼光,促成了诸多年轻设计师在这个舞台上崛起。
吕晓磊告诉第一财经,YA YI是陈雅忆2022年在纽约成立的同名品牌。早在六七年前,她就关注到了这位横跨电影、装置艺术与服装设计的新锐华裔设计师,“我跟陈雅忆的母亲很熟悉,所以一直对她有关注。早在学生时期,她就开始在国际上拿设计师奖项。这两年,我们看到她在服装设计领域要做商业化的尝试,所以给她更多机会是值得的”。
这十年,是中国原创时尚设计师崛起的十年。本季上海时装周上,能明显感受到众多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“首发集合体”的势头,不同品牌汇聚在新天地秀场的“红庭”“兰厅”和洛克·外滩源等地,沉淀出一批既有潜力,也更为务实的品牌。
回溯品牌创立的漫漫长路,郭一然天记得,她十年前在上海时装周首秀即火,但巨大的关注度意味着压力与期待。一个初出象牙塔的学生如何快速转换身份去做品牌主理人,与面料商、工厂、供货商打交道,让品牌进行商业化转型,一切都需要她去解决。
“设计师最难的就是商业化转型,如何让服装跟消费者连接,用设计表达自我,抓住更精准的人群,与消费者产生共鸣。”郭一然天之所以能在百花齐放的独立设计圈立足,靠的是独特风格与品质,是不妥协不随潮流。她的作品试图描述和打动的是一群这样的女性,“她是有力量感,有温柔的内核,不是那种带有侵略性的性感。我们想要做的,就是用服装跟这样的女性内心进行连接”。
出生于浙江绍兴的90后设计师陈序之,也试图在作品中反射自己的内心,他的温柔与浪漫、细腻与不事张扬,都呈现在服装设计中。
他运用看似简单朴素的纱线编织刺绣工艺,延续中国传统手工艺,以东方式的低调与内敛,叠加出“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浪漫”。他的设计并不耀眼,偏爱一些精巧细节,成为诸多明星、时尚大刊和时髦人士偏爱的独立品牌。
不稳定周期下的中国设计
经济下行期,奢侈品电商平台和线下零售纷纷遇冷,设计师最快感受到市场变化,也在积极调整策略,一些品牌甚至逆势而上。
为时装周拉开大幕的吕燕,花半年时间上了内部项目管理PM系统,从硬件和软件上进行系统化升级,并推出鞋履产品拓展品类。
郭一然天今年在锦沧文华JC plus开了首家YIRANTIAN的线下体验空间,从过去买手店的合作形式变成单店模式,以更加全面、独立、成熟的样貌连接消费者。
陈序之在疫情后从伦敦回到上海,XU ZHI也在今年登陆天猫、小红书和抖音,并选择董洁这样的明星主播带货,“这都是今年我们开始尝试的,效果非常好,可以带来非常不一样的东西”。
过去,XU ZHI多与奢侈品电商、百货公司或是买手店合作,但随着市场环境变化,他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发展。他发现,像国内社交平台所附带的分享属性、带货特质和购物便利,是海外没有的,“对品牌设计师来说,这些平台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桥梁,把年轻的原创力很好地呈现给消费者”。
在陈序之看来,这十年,无数学成归来的设计师回国创业,使得中国原创设计力量聚拢为一个强大的效应,时尚产业链逐渐完善。
“不说市场环境,你光看一个个品牌,每一个品牌的产品能力、性价比、供应链,还有所有配套的推广、营销、销售,都比之前专业了。”陈序之的事业在伦敦起步,他发现,当年跟他一起在伦敦创立品牌的年轻设计师,因为种种原因,有些已经停止运营,“但我的很多上海伙伴都还在,相比海外,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社交媒体去推广自己”。
“在当下复杂不确定的情况下,设计师的创意设计其实会受到一点限制。”吕晓磊认为,当市场变化,设计师的表达会偏向保守,步伐也会更慢一点。但她认为,只要品牌在,创意设计的机会一定会有,这也是他们助力年轻设计师更重要的时刻。
年仅32岁却创业超过十年的陈序之认为,每一年面临的困难都有不同,在与Visa合作之后,他的品牌与故事会传播给更多受众,产生更多可能,“多一些类似的对话,才能开启设计师品牌更广的传播”。
“虽说经济可能受影响,但通过社交媒体和数字化的发展,以及越来越多的平台介入,中国原创设计师的土壤和环境其实是越来越好的。”郭一然天说,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,独立设计师都需要稳定内核,沉淀下来观望、过渡,更多地面对自身,思考一些最根本的问题,“对我来说,这是一个更好的时期,可以去想品牌如何更好地商业化发展,更好地做自己。”